目前分類:牙周病治療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去年臺北市校園水痘群聚案件攀升,以國小22件(40%)占最多,但國中以上學校較105年同期增加9成,值得關注。面對具有高傳染性的水痘疫情,學校與家長要加強防範。

水痘發疹前就具傳染力 症狀似感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主任顏永豐說明,水痘俗稱「出水珠」,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傳染性高。潛伏期約2至3週,主要由皮膚接觸、空氣或飛沫傳染。好發於冬天與早春,初期出現全身痠痛、發燒、頭痛、腹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狀,容易誤認感冒,但2天後會冒出紅疹,從臉部擴散至全身,逐漸變成水泡,最後結痂。水痘發疹前2活動假牙天就具傳染力,容易爆發校園群聚疫情。

一旦疑似罹患水痘,應盡速就醫,並請假約1週,暫停上學及所有課外活動,在家自我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戴口罩、勤洗手,多休息並補充水份。穿著寬鬆衣物,如果水泡會癢可用溫水擦拭,不要塗抹乳液或藥膏。家長可為孩子戴上手套、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留下疤痕。水痘結痂後傳染力才會下降,始可重返校園。如果家中有尚未得過水痘的家人,必須嚴加隔離。

即使沒有蛀牙的人,也可能有牙周病,它的初期表現相當輕微牙周病治療,平常就只是刷牙的時候流一點血,嚴重一點,頂多就是牙齦腫脹,很多患者完全不覺得怎麼樣,不認為自己有牙周病,或是根本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殊不知它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疾病,慢慢的侵蝕牙根,所以牙醫很直白的說:「牙周病隨時會發生」,只要口腔衛生沒維護好,隨時會有牙齦炎、牙周病的產生。嚴重的牙周病發生時,唯一的牙周治療方法,恐怕是整顆牙齒都得連根拔除了。而且牙周病並不只是單純的口腔疾病,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全身的免疫力。因此,牙周病也和全身疾病有相關聯,除了跟糖尿病有相關外,最可怕的莫過於與心肌梗牙周病治療方式塞、腦血管病變,甚至和失智症也有關。

懷孕前至少3個月 施打水痘疫苗避免畸胎

顏永豐主任表示,水痘二次感染的機會較低,但並非百分百,不過就算再次感染,症狀也會較輕微。從未得過水痘的人是高風險族群,成人才染上水痘,症狀會較為嚴重。一般人得水痘大約1周即可痊癒,而年長者、孕婦、免疫力差者(如癌症病人)得水痘,嚴重可能引發肺炎,致死率達10%至20%;1歲以下新生兒則可能併發腦炎,要特別小心。

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但打疫苗不代表終身免疫,接種5年後,保護力會逐漸下降,建議未感染過水痘的高危險群,可自費接種第2劑疫苗,尤其是育齡婦女,如果懷孕初期得水痘,可能造成畸胎,應在懷孕前至少3個月施打疫苗。

牙周治療三階段
第一階段(基礎治療階段):除了個人正確的潔牙方式外,還需牙醫師作專業的潔牙,如:超音波洗牙,深部的牙結石刮除。另還需將牙齒上不適合的填補物或假牙重新處理。
第二階段(手術性或雷射治療階段):利用牙周刮除術清除壞死組織並以雷射殺菌及刺激牙周組織和骨頭再生。
第三階段(維持性治療階段):個人對於口腔之照料並定期追蹤檢查。

奚思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躁鬱症是高亢躁動加上情緒憂鬱,兩極性的變化為主要表現,患者會出現情緒高亢、愉悅、急躁、易怒,睡眠減少,或容易做出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範圍的承諾等躁症現象,另外也會出現情緒低落、沮喪、憂鬱,負面思考,甚至有幻覺、死亡等想法的鬱症症狀,若不及早介入治療,可能因此危及生命。

罹患雙極性情感 常有情緒活動假牙高亢症狀

臨床上,一名罹患雙極性情感的小陳患者,常有情緒高亢現象,不但晚上幾乎不睡覺,也常有過多不切實際的計畫,甚至自我膨脹誇大、隨意花很多錢,還有幻想等現象,經家人勸說後,還出現攻擊行為,所幸經由家屬、警消、護理人員等協助下,才順利送醫住院治療。

規律就醫按時服藥 有助穩定躁鬱症狀

其實大部分的躁症或鬱症的患者,只要經過規律就醫,和遵循醫師囑咐按時用藥,多半能穩定症狀,但多數患者起初都認為自己不可能罹患精神疾病,因而抗拒就牙周病治療醫,或是半途而廢,有時也會擔心藥物產生副作用拒絕治療,這時就得仰賴家屬多點耐心和關懷,陪伴患者多和醫師溝通討論。

牙周病越早治療越簡單,效果也越好。反之,若沒有及時治療,會引起口臭、牙齦腫痛、牙齒搖動等症狀。患者情況較為嚴重時,可能需要拔牙,不僅治療會更加繁複,過程也疼痛難耐,更可能導致齒槽骨繼續萎縮,造成後續假牙製造的困難,累積的治療費用將相當可觀。根據醫界統計,台灣成人約有90%患有牙周病。換句話說,國人牙周病普及程度僅牙周病治療方式次於蛀牙。依據近年來國內外牙醫界研究發現:經由循環系統的散佈,牙周病的細菌甚至會導致其他重大疾病,如心臟病(瓣膜病變)、心肌梗塞、呼吸道疾病、流產…等。因此,重視牙周病並及早診斷治療,潛在牙周病患者應請醫師做詳細診斷。初期的牙周治療可經由一般洗牙完成;但若為中、晚期的牙周病,則必須接受手術性的「翻瓣治療」或是非手術性的「雷射治療」。

社區巡迴醫療門診 幫助偏遠精神病人

另外,也能透過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家族治療等方式,幫助患者面對疾病,唯有積極接受治療,用健康態度面對疾病,才能讓患者盡快恢復生活和工作功能;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每年季節變換時,是雙極性情感病患復發期,家屬和患者應多注意。目前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醫療團隊於下營區、大內區、關廟區,佳里區衛生所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於白河區衛生所,辦理社區巡迴醫療門診,可望能協助偏遠地區精神病人持續穩定就醫。

牙周病主要的病因是細菌,由牙齦上牙菌斑與牙齦下的牙結石。所以牙周治療主要就是講牙齦上的染色牙菌斑清潔乾淨,牙齦下的牙結石刮除 整平。建立利於清潔的口腔環境,降低牙周囊袋,避免發炎的再發生。
疾病控制期:
1.口腔衛生教育與牙菌斑控制
2.牙齦下深部清潔及牙根整平去毒手術
3.全口咬合調整
4.牙齒拋光及噴砂清潔
5.化學療法(全口牙周抗生素治療)
6.牙齒去敏感
7.牙齒固定術
8.拆除不良補綴物及臨時假牙之製作
9.蛀牙與根管治療
10.牙周再評估與新治療計畫

奚思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將成年兒童(Adult Children)定義為「認為是和父母之間的活動假牙關係不好才使得現在的自己活得很痛苦」。這個定義有三個重點。

1)活得很痛苦不是因為性格,而是和父母間關係所導致/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活得很痛苦歸因於自己的性格、思考方式,或是社會體制和政治等原因,覺得社會應該要有所改變,把活得很痛苦和社會改革的必要性結合在一起。然而,認為自己活得很痛苦的原因,與自己和社會兩者無關,他們認定原因在於「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但是,要承認自己對父母有這種負面情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日本根深蒂固的「孝順」價值逐漸有所動搖,而且在現實中,「父愛」「母愛」的神話也瀕臨解體。但是,說父母的壞話在日本仍是一種禁忌。不過,AC卻能超越這種親子關係的禁忌,拿出勇氣去追尋自己活得很痛苦的根源。

2)起因於和父母的關係/

如果認為「我活得很痛苦,是因為父母給的愛不夠」,就會責備父母、攻擊父母,覺得父母要向自己道歉,這是單純的因果論。但是,基於因果論去尋找犯人、攻擊對方,並沒有任何意義。這和第一個重點「和父母的關係」有關。

父母實際作為的客觀性並非問題所在,問題始終都是自己和父母的關係,自己眼中的父母才是關鍵。「對我而言,和父母間的關係讓人覺得很痛苦」這種心理事實才是問題。要承認和父母的關係,是導致自己活得痛苦的眾多因素中的主因。

即使沒有蛀牙的人,也可能有牙周病,它的初期表現相當輕微,平常就只是刷牙的時候流一點血,嚴重一點,頂多就是牙齦腫脹,很多患者完全不覺得怎麼樣,不認為自己有牙周病,或是根本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殊不知它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疾病,慢慢的侵蝕牙根,所以牙醫很直白的說:「牙周病隨時會發生」,只要口腔衛生沒維護好,隨時會有牙齦炎、牙周病的產生。嚴重的牙周病發生時,唯一的牙周治療方法,恐怕是整顆牙齒都得連根拔除了。而且牙周病並不只是單純的口腔疾病,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全身的免疫力。因此,牙周病也和全身疾病有相關聯,除了跟糖尿病有相關外,最可怕的莫過於與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甚至和失智症也有關。

但是,請不要把這個視為原因。如果把父母視為原因,為了消除現在的痛苦,就必須改變被視為是原因的父母。如此一來,就會誤以為只要責備父母、攻擊父母,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請將和父母的關係視為起因。

3)以自我認知‧自我陳述為基本/

「AC」的人會開始牙周病治療方式尋找自己活得很痛苦的原因,並承認和父母的關係就是問題所在。AC不是由別人根據有沒有症狀,或檢查項目來判斷、診療。即使外表沒有任何問題,以社會觀點來看也是個幸運兒,只要自認為「我是AC」的人就是AC。好像有很多人經常無視這一點,擅自將「AC」當作是診斷名稱或標籤,這真的令人相當遺憾。自己的身分認同,並非由他人決定,而是自己決定,這種理所當然的牙周病治療事就是基本。

有些人會覺得,「接觸到『AC』這個詞,解開自己心中的謎題,就好像收集起所有拼圖,讓心情變得很輕鬆」這些人會自我認知為AC,以作為必要的身分認同。AC這個症候群不需要治療者提供治療,也不需要透過檢查項目來進行自我診斷。出現「我是AC」的感覺時,你就是AC。自己察覺、自己這樣認為時,就是澈底的AC。

很多病人在發現自己有牙周病之前,是先會發現牙齦萎縮、牙齒變長的狀況,因為直接關係到美觀的問題。牙縫大的問題十分常見,有些人是天生牙縫大,有些人則是因為缺牙、或齒列不正所導致,除了影響外觀之外,牙縫大也會影響口腔健康,容易造成蛀牙或牙周病,甚至引發牙齦萎縮,因此建議及早就醫治療。有些人天生牙齒小,因此牙縫自然較大。許多人都有缺牙問題,若嫌麻煩而遲遲不去補牙,缺牙超過三個月可能導致牙齒位移,讓牙縫變大,因而讓牙齒咬合變得更亂,同樣可能導致蛀牙或牙周病。牙齒排列太亂也會使牙縫變大,齒列不正不易清潔,容易導致蛀牙、牙周病,除了可能引發牙齦萎縮,甚至會影響口腔肌肉力量分布,造成咬合無力的情形。

奚思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